加入收藏   网站首页  

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佛教布施 >
  佛教布施热门文章
  ·​五种智慧的布施
  ·37种布施的果报,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
  ·​财法二施
  ·布施与悭贪
  ·​布施如播种
  ·布施的小慈善家
  ·​布施的功德
  ·以平等心接受供养
  ·达真堪布:哪种布施和供养才是最重要的
  ·守金不舍堕蛇身
  ·佛教布施鬼道功德
  ·净居天请佛洗浴
  ·布施不是便宜别人,而是便宜了自己
  ·正念应供
  ·供品、佛像、四大天王的含义
  ·供袈裟的殊胜功德
  ·布施供养
  ·《供花的利益与功德》
  ·供养的用心
  ·佛门的孝道
  ·尽孝供养父母 自己生活才得顺
  ·佛说有七种布施,不用一分钱,可得大福报!
  ·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
  ·如何修财布施
  ·慢慢富有的简易方法【佛教的布施学】
  佛教布施推荐文章
  ·​五种智慧的布施
  ·37种布施的果报,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
  ·​财法二施
  ·布施与悭贪
  ·​布施如播种
  ·布施的小慈善家
  ·​布施的功德
  ·以平等心接受供养
  ·达真堪布:哪种布施和供养才是最重要的
  ·守金不舍堕蛇身
  ·佛教布施鬼道功德
  ·净居天请佛洗浴
  ·布施不是便宜别人,而是便宜了自己
  ·正念应供
  ·供品、佛像、四大天王的含义
  ·供袈裟的殊胜功德
  ·布施供养
  ·《供花的利益与功德》
  ·供养的用心
  ·佛门的孝道
  ·尽孝供养父母 自己生活才得顺
  ·佛说有七种布施,不用一分钱,可得大福报!
  ·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
  ·如何修财布施
  ·慢慢富有的简易方法【佛教的布施学】

 
  佛教布施
   
修善培福——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
 
  人如果没有福报,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;相反的,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。佛法常讲“福慧庄严”,福报来自于善法的薰修。中国有句俗话:“大树底下好遮荫”,树比喻福报,有福报的人才能够庇荫大众。以家庭来说,如果一家之主没有福报,家人就要为日用所需而苦恼。公司也是一样,公司的负责人如果没有福德,员工就很难有好的发展。一般人都希望“福、禄、寿”三星高照。福是福德、福报,禄是官位、薪俸,寿是寿命绵长。福、禄、寿都具足,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成就;否则,就是起伏坎坷。
  节约惜福 修善开源
  福报是由惜福、修福而来。拥有好的经济、环境、智慧,这都是福报。人的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福报都有定数,就看自己前世努力了多少。譬如,今生只能得到一千万的财产,这一千万用完就没有了。就算拥有几百亿的财产,也是前世修的福报,这一生如果不努力,也只有坐吃山空,几百亿还是有用完的一天。既然了解这个道理,我们就应该“节流”,并且积极地“开源”。开源就是修福,也就是修善法,广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于投资生产的人,在良性的循环下,财源不但不会断绝,还可以存到行库里翻本,乃至于布施给大众,生生世世受用无穷。
 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,节约就是惜福,要珍惜自己的福报,不要浪费。除了惜福,还要修福,修福就是开源,能开源又能节流,福报就会愈来愈大。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充裕,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惜福。一般人容易喜新厌旧,家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,还一再花钱去买新的东西,甚至把一些还能用的东西送到垃圾场去,这不但是浪费资源,也耗损了自己的福报。
 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: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接受了居士供养的新衣服,世尊问这位弟子:“有了这件新衣服,原来的旧衣服要怎么处理?”弟子回答:“世尊!我会等旧衣服穿坏了,才换穿新衣服。”佛再问:“旧衣服如果坏了,你要怎么处理?”弟子说:“世尊!我会把它剪成一块一块、拿来当抹布用。”佛又问:“如果这些抹布已经破损不堪,要怎么处理?”弟子说:“世尊!这些抹布虽然不能再用,但是还可以埋在树下做肥料啊!”藉由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知福、惜福。能惜福、培福,福报就愈来愈增长,福报大的人,不仅自己人生顺遂光明,还可以布施福德资粮,造福社会、国家,让大众都分享这份福德与光明。
  福慧双修 广结善缘
 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行菩萨道,修福、修慧,福慧圆满,所以称之为福足、慧足,福慧两足尊。佛法告诉我们要“福慧双修”,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。所以除了修善法、广积福德以外,还要修智慧。跟随大善知识听经闻法,依循正确的知见修行,时时回光返照,这是修智慧。“回光返照”就是检讨、反省、改正过失,使这念心像明镜一样,没有一点尘垢。修行,一是动、一是静。所谓:“静则一念不生,动则万善圆彰。”在静中,一念不生,不想过去、不想现在、不想未来,当下这念心了了分明,就像止水、明镜一样;在动中,广修一切善法而不执著。
  凡事有因才有果,善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开创,有好的因,将来一定能成就好的果报。除了因,还需要缘的配合,缘是外在的种种条件。心存慈悲、平等、恭敬,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以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,这都是结善缘。发心修善,广结善缘,善因、善缘具足了,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、很圆满。明白这些道理并且身体力行,一定能成就种种善法功德。
 
 
  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佛学在线  |   居士网  |   中国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庐山东林寺  |   南普陀在线  |   峨眉山佛教网  |   百度  |   中国佛教协会  |   安徽省佛教协会  |   内蒙古佛教协会  |   宁波市佛教协会  |   江浙佛教网  |   五台山佛教网  |   南海佛教网  |   宁波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庐江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温州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余姚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苏州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普宁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泰山佛教居士网  |   中国佛教楞严居士网  |   广州大佛寺  |   广州华严寺  |   上海佛教网  |   上海会龙寺  |   昆山佛教网  |   邢台佛教网  |   海峡佛教网  |   宁德佛教网  |   晋江佛教网  |   江苏佛教网  |   江西佛教网  |   上饶佛教网  |   中国居士网  |   佛教居士  |   居士文章  |  
 
佛教居士网致力于打造纯净专业免费的佛教文化传播标杆型网站!
欢迎有志于弘法事业的大德,高僧,居士,佛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在佛教居士网分享佛学知识,学佛经验,功德无量!
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,如侵犯相关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!
佛教网站庄严圣地,网络黑客攻击安插病毒,必遭报应!佛教居士网联系方式:QQ:3469426120
粤ICP备16049324号-1